利物浦本赛季表现不如预期的关键问题,从表面上看主要集中在防线的短板,但实际上这与他们锋线表现不足,导致中场不得不填补空缺密切相关。锋线不给力,让球队失去了整体性和战术有效性,进一步将问题传导到了后防线上。

利物浦后场组织难题:潜藏的隐患

除此之外,利物浦的后场出球系统(Build Up体系)也出现了明显的瑕疵,后场球员在推进过程中难以找到有效的出球路线,其归根结底的问题是“两翼齐废”。如果要深究问题的根源,防守球员的表现变化只是表象,大问题则是利物浦战术层面从季前到赛季至今没有充分针对对手的研究进行改良,导致他们的出球体系逐渐暴露漏洞。

譬如科纳特的数据变化,就非常能说明问题。对比上赛季,科纳特的长距离向前传球减少了近40%,而持球推进数据则大幅提升了60%。这种变化看似在适应比赛形势,但实际上体现了战术的被动性。利物浦前几场比赛中科纳特在中路和左路还稍有接应点,能够拉开防守。但最近几场比赛,尤其是面对切尔西、阿森纳等强队,防守密集度很高,科纳特的长传发动变得无从下手。

对手在左路堆叠防守球员的安排导致萨拉赫和中路球员无法拉开空间,科纳特必须减少长传,转而选择持球突破。然而,频繁的持球推进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暴露防线身后的空隙。此外,右边路的人员配置要更多支持萨拉赫,导致左路的战术完全失去了人员保障,这让利物浦的推进缺乏多样性。

进攻端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中场和后场的站位,比如格拉芬贝赫需要增加前插支援萨拉赫,而麦卡利斯特则减少了前插幅度,试图平衡中场。从人员数量来看,这让左路二次推进缺少支援,失去了进攻深度。中路防守对方又能通过442的紧密站位封锁利物浦的推进路径,进一步压缩进攻节奏。

而更大隐患出在麦卡利斯特身上。因持续的体能和伤病问题,他的状态明显下滑。在24/25赛季,他是利物浦后场出球的关键点,总是能够连接左路的传球和推进。然而,如今这些贡献已经很少见。这反映了伤病对球员状态的长期影响,也让利物浦左路进攻彻底失去了起点。

本赛季萨拉赫的状态是急剧下滑的典型例子,但麦卡利斯特的数据下降同样显著。从进攻端的SCA贡献到推进能力,几乎全线崩塌。在防守端,他也因为额外的硬仗任务而力不从心。格拉芬贝赫的角色虽然有所提升,进攻端多项指标亮眼,但需要他更多回撤承担推进任务,这让他的防守表现较上赛季有所下降。这就让中场的职能变得复杂,各球员职责间界限模糊,增加了相互协作的难度。

维尔茨的被动回撤则进一步拖慢了整体推进节奏,增加了后场被压迫的风险。理论上来说,麦卡利斯特本可以承担更多中场任务解放维尔茨,但身体状况不允许,加上需要帮助右路的萨拉赫,整体进攻只能依赖格拉芬贝赫的个人表现。然而,这种调整往往是仓促的,缺乏系统性和磨合,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没有明确的战术规划。

足球比赛中,场上的变量和动态变化是常态,没有经过细致的战术演练,场上跑位和职责很容易重合,从而让整体效率下降。这种现象在利物浦这几场比赛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比如萨拉赫和维尔茨的跑位重叠,中场防守覆盖不足等等。这些症状都指向了区域职责分配上的不清晰。

综合来看,利物浦目前的问题从进攻端蔓延至防守端是多方面叠加的结果。萨拉赫状态下滑最大程度破坏了进攻体系,而他额外吸引的中路和左路球员支援导致其他区域兵力不足,这使得球队后场出球面临被锁死的局面。而左路突破受阻,右路又被对手针对性布防,最终让利物浦的推进缺少立体性,高效运转的Build Up体系名存实亡。

利物浦后场组织难题:潜藏的隐患

后场出球体系的瓦解叠加麦卡利斯特的伤病隐患,更让解决问题变得复杂。教练必须着眼于后场出球和中场职责分配的重新设计,明确每名球员的站位和任务,再通过减少关键球员疲劳与伤病风险来找到平衡点,否则无论进攻还是防守,利物浦都将继续陷入困局。